

#第六期·嘉宾介绍

南京大学,是我的母校。二十二年前,我告别这里的一草一木,前往英国留学。跨越二十二年,我回到祖国,回到这里,实现文化报国夙愿。
——邵科
2023年9月12日
全文约6000字,阅读约需18分钟。
「编者按」
2023年春,在海外生活了22年的邵科教授,正式回归祖国、加盟母校南京大学。接近两小时的访谈,邵老师娓娓道来,向我们深度呈现了南大苏州校区、南大全球知识产权研究院宏大深远的内涵,以及他回到祖国的使命初心。在新的百年推进南大新探索,在新的时代创造中国新价值,全球知识产权研究院应使命而生,自当绍继校训、行稳致远。
南雍楼,位于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区文科楼组团。

01
南苏之雅,南法之新
Q:听说南大建立了苏州校区,南大新澳彩开奖
在“一体两翼”的战略下,在苏州校区推动成立了全球知识产权研究院,由您出任创院院长。同学们都特别激动,可以请您剧透一下吗?
A:同学们可能都听说了,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引人入胜、甲于天下的高品质、高颜值,我称之为金陵气象和江南风范的典雅呈现。不过,我想同时说明的是,苏州校区是南京大学四校区一体化办学的空间延伸,是进入本省首席经济中心苏州的重大战略布局。它是师生品质极高的南京大学,不是“二等”校区。南大批准进入苏州校区的新澳彩开奖
和研究院,都承载着引领重大前沿领域突破的重要任务。我个人的体验是,南大建设苏州校区的一切理念和行动,都用事实证明了吾校沉着、高远的独特战略眼光和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对苏州走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前列、对“建设第一个南大”,都时刻寄予着殷殷厚望。南大人,当不负时代。而对于科技自强、文化自信、实业报国,我相信苏州校区也一定会有它的担当。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院士提出:聚焦服务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卡嗓子难题”。作为南苏的新人,我个人浅显的体会是,苏州校区的核心板块是“新工科”,内涵板块是“新文科”。新工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在解决尖端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的“卡脖子问题”。新文科面向中国知识体系的开立,重在解决真正讲好中国文明故事、呈现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的“卡嗓子问题”。在中国来讲,知识产权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尖端科技突破最根本的法律护航舰。在全球来讲,知识产权一直位于全球治理最中心的风暴地段,是跨国大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博弈场,也是反西方知识霸权话语的逐鹿原,同时更是中国文明被深度误解的沼泽地。知识产权在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全球架构下理解知识产权的制度、法律、战略及变革方向,也很快会成为中国式全球商业或科技高管人才必备的学问。所以,知识产权是解决全球生态里“卡脖子”和“卡嗓子”问题非常精彩、独特的契入点。
在上述背景下,南大学新澳彩开奖
秉持“一体两翼”战略,以敢于担当的勇气,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取得学校批准,在苏州校区推动成立了全球知识产权研究院。“一体两翼”,“体”是南大新澳彩开奖
,“两翼”是中德新澳彩开奖
(筹)和全球知识产权研究院,目标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球知识产权研究院将致力于为南大新澳彩开奖
这一母体的发展创造机遇、集聚资源。而知识产权仍然是法学学科的一部分,研究院的老师同时也是南大新澳彩开奖
的老师,培养的学生也是南大新澳彩开奖
的学生(而且在南京统一培养),只是所处城市不同,职能区分略异。
所以,南京大学全球知识产权研究院的创建,有着非常特别的全球的、国内的、南大的时代意义。我们将秉持全球愿景和高端人才培养宗旨,汇聚全球领军人物、集聚杰出青年学子,创造人生精彩未来。


Q:您的母校是南京大学。跨越时空,您如今回归母校,支援南大建设。您对母校有着什么样的情感?
A:我对母校的情感,首先藏在南大的校歌里。我们的校歌第一句是“大哉一诚天下动”, 1916年左右,由中国音乐界一代宗师李叔同先生制谱,首句起音即是浩然正气。诚,是《中庸》里说的至诚无息。诚是伟大的,因为它是天地运动生生不息的根本力量。天地至诚,所以生万物。人能至诚,方能生生不息地创造美好人间。因此,南大诚朴雄伟的校训,就是至诚无息的精神。不论风雨,永远坚守、永远前行。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真精神。
有一年春天,我在国内访问,遇到一位优秀的南大校友。当时我忽然发现,他的身上有一种行稳致远的至诚态度。后来我又忽然发现,很多南大人身上都有这种特质。再后来我发现,我自己似乎也有一些类似的影子。我们受南雍道风熏习既久,身处其中却浑然不觉知,只是在日用中自然本然地实践着南大精神。这也充分说明,南大精神是不为世俗所同化的,是我们生命的底色和骄傲。
这种南大精神,也体现在苏州校区的建设上。对于苏州校区,我是从完全不熟悉,到深深认同它的前沿理念、它的远见沉稳,还有它对南大一百二十年文化精神飞跃式、创造性的延伸。用全球标准来看它,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在苏州校区一定可以实现。我对于回归祖国、实现文化报国的道路,是极为认真和严谨的。而基于对母校南大的再回炉、再认识,我对母校的信心、对苏州校区的认同,当然也包括对我自己的故乡江南在产业、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深度了解,都使我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南大苏州校区,作为开创全球知识产权研究院的基地。
昨晚,我第一次以中国教授的身份,在母校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为中国学生上第一堂课,也是我们研究院的开山之课——《中国文明、知识产权和全球治理变革》。漫步于这座江南夜雨里的美丽校园,看着它金陵气象和江南风范的融合,感受着它背后坚守的南大精神,我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2023年9月13日晚,南雍楼报告厅,邵科教授讲授研究院的开山之课——《中国文明、知识产权和全球治理变革》。

这,就是我对母校的情感。我期盼着,母校能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为更加公平、合理的人类世界,实现它义无反顾的历史使命。
江南夜雨中的南大苏州校区,南大学生会给老师们准备了温馨卡片。

02
文化报国,不渝初心
Q:您在2021年12月获得国家高层次人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的崇高荣誉,您也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复兴的研究和实践,在海外您又是唯一研究中国文明和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知名学者,平素爱好儒学、诗词、书法、昆曲等。同学们很好奇您的内驱力是什么?
A:最深层的内驱力永远是个人的兴趣。中国文化,就是我一成不变、不可改变的内驱力。从中学时代开始,我最根本的兴趣就是中国文化,读了大量的传统书籍,也懵懂地实践着吾国传统的为人之道。我们读大学那会儿,我最关心的问题很少有人感兴趣。这个问题是——中国文化及其呈现的法律、制度、思想及其创造性转化,怎样去实现和西方平等的对话,它的路径、方法是什么?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上升为时代使命。所以我是怀着以中国为本位、贯通中西的愿望,去英国留学的。后来又去了澳大利亚,全职执教了十四年。在海外生活了二十二年,我从未有片刻改变过我的中国文明本位内驱力。而回到祖国、文化报国,则是我二十多年来矢志不渝的愿望。
我所有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数十年如一日只是专注于一事,就是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2007年,我在澳大利亚首创中国法律高端精英人才项目,其核心竞争力就是在于怎样使西方跨国大企业在跨国投资、跨国合作中真正理解、尊重中国文明,包括中国的创新经济和知识产权。在跨国大型投资项目实务中,高管、合伙人群体最关心的往往是cross-cultural intelligence或者说cross-cultural skills。它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难点,而是管理和磋商层面的深层挑战,往往决定了一个十几亿甚至上百亿美元投资项目长期运营的成败。在这个高端板块上,跨文化的尖端人才和高管人才是匮乏的,而知识产权和创新问题在其中尤为重要。


2007年,邵科教授在澳洲首创并长期引领重要前沿人才项目,为亚太地区的跨国公司、顶尖律所培养了一大批能尊重中国文明的紧缺型复合精英人才,毕业生中包括资深大律师(barrister)、合伙人、大型跨国公司法务官、驻华商会总代表等,分布在伦敦、悉尼、香港、北京、上海等地。
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根本的立场,也是我们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前提、前途命运的依归。当前我们更需要的是建设中国的自主知识体系,即一整套由超越西方来看待问题的世界观与方法论。2019年,我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的学术专著《昭隆传统之大美——中国文化如何成为全球治理的建构者》,就是肇创中国式知识体系的率先尝试。这本书是以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变革的核心问题为例,用一整套全新的、中国式的方法论观察分析这个例子,然后得出全新的、中国式的关键理论突破。这就是一种中国知识体系的体现。它好比是一整套唱念做打的格式、一种曲牌或曲谱,换入不同的例子,依然可能适用。它或许也可以成为未来中国式全球高管重要的学养和技能体验。虽然我在西方很多年,但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完全沉浸于纯正的中国传统思维和美学境界里,所用的视角、方法、结论都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这就是自主的知识体系。(同学们要看懂《昭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需有非常跨界的知识和全球经验基础,所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看我在《法学研究》2021年第6期上的论文,是对上述路径的全球背景所作的深入阐述。)
我在撰著《昭隆传统之大美》之初,建立中国知识体系的呼声还尚未出现。我是因缘际会地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这种尝试从2003年我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就开始了,但当时我只是想深度反驳哈佛大学法学家安守廉(William Alford)教授影响了西方政、商、学界几代人的曲解中国文明知识产权观念的西方中心主义论述。知识产权和全球治理为我基于中国文化的内驱力提供了最佳联接,中国文化和全球前沿学科由之在“应用”层面得以完美结合。可见,人的内驱力是长久的、深层的,有着很久远的人生背景。中国文化,就是我最根本的内驱力,不曾也绝不会因时而改变。
邵科教授的专著《昭隆传统之大美——中国文化如何成为全球治理的建构者》,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


Q:随着就业形势下行,不少同学想要读博深造。老师的学术思想有高度的原创性,曾在英国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又在海外多年,对此可否提供宝贵建议?
A:我非常理解同学们读博深造的想法,包括有的同学因就业压力而“被迫”读博的情况。然而,我一定会认真了解学生的读博动机。读博是巨大的人生承诺,涉及学术专注度、学术原创力、家庭及职业规划等方方面面。而且,博士毕业后如进入学术领域,立即要面临“非升即走”及考核评价体系的挑战。归根到底,信息碎片化、不精确化的生活习惯普遍存在,而基于片面信息的判断会出现很大的误差。因此,同学们切记要提前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理性方法。同时,要反复静思自己的初心是什么。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提醒,是为了让同学们在考虑大事之时,自己去独立完成分析过程、成为自己的第一责任人。而作为学者,我非常希望更多的青年才俊读博深造并进入学术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卓越贡献。只要想清前路、锤炼方法,则成为优秀的博士和青年学者,都是可预期的。最根本的在于德、才二字,不要热衷于外求,要靠自己的意志和力量走向成功。
03
育才造士,经验传承
Q:邵科教授在海外全职执教逾14载、生活了22年,为亚太地区的顶尖跨国公司和律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外国法律精英人才。接下来关于苏州校区全球知识产权研究院的人才培养,您可以分享一下独特的经验吗?
A:一言以蔽之,“中国本位·全球经验”,这是我们全球知识产权研究院的开院宗旨。
首先,中国本位。中国文明有我们引以为豪、值得钟爱的东西,它是东方意识自主、文化心灵独立的根砥所在,也是我们创造力的根本源泉。如果不能(或尚未有深度的机会)充分建立对吾国文明之大美的人生体验,则人们的意识底层里就不会有具足的文化自信。中国本位也应深深植根于中国的现状和历史。真正的原创是对问题本身的研究,是problem-solving的科学方法唯一指向的正确路径。为此,我们需要扎根中国的现状和历史去治学育人,比如对于数字时代的科技治理、知识产权的制度设计,就需要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并从独立的文化心灵中产生符合科学认知规律的创造力,而不是无意识地、不由自主地、心怀景慕地不断去看西方是怎么做的。
其次,全球经验。为什么我不说全球视野?因为经验必须是一线的、实践的、前沿的;视野,往往只是抽象的、大致的、宏观的。全球经验在中国的涉外环节上十分匮乏,它存在于跨国前沿一线项目实务经验里(如投资、上市、知识产权许可、办学、合作),然则却绝对不只是技术层面(如英语口语、生产出口、法律服务)的经验,而是在技术层面之上产生的管理的、引领的、创新的、变革的、建制的、超越西方的经验。只有掌握了“全球经验”,并同时具备中国本位的文化根砥,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知识体系参与建构的全球化,而不再只是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只有改变了西方主导的不合理的全球知识产权制度、条约、法律体系及其背后“卡嗓子”的思维方式,中国创新、“卡脖子”技术的重大突破,才有全球保障。因此,知识产权既然是全球治理变革的核心板块,那么“中国本位·全球经验”,就是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最为根本、最为关键的核心要素。
“中国本位·全球经验”这八个字将会贯穿在我们研究院的学术研究、学生教育、产业服务之中,这也是我个人在国外二十几年生命经验的独特总结。我们将依照这一宗旨,汇集全球知识产权和科技交叉领军人物,塑造新技术革命时代科技、产业及法律深度衔接的全球青年精英和未来高管人才。我希望,中国青年能和外国最优秀的青年群体一样,在全球顶尖职场上获得同等的机遇。
邵科教授在澳洲首创并长期引领重要前沿人才项目,以培养尊重中国文明的职场精英为本旨。2016届,普华永道·北京。

邵科教授在澳洲首创并长期引领重要前沿人才项目,以培养尊重中国文明的职场精英为本旨。2018届,华为·北京。

Q:同学们觉得知识产权是一个大热门,然而总觉得只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学习知识产权才有优势。您可否为我们解惑?
A:第一,在专利方面,理工科的背景极为重要。我们期待优秀的理工科学生,报考研究院的硕、博士(也就是南大新澳彩开奖
的硕、博士)。要成为非常顶尖的专利律师,就要精通尖端技术的前沿细节。当然,理工科也是很细分的行业。一般而言,学软件的学生大多不会去从事诸如生物制药的专利实务,反之亦然。
第二,除专利外,知识产权还有很多领域,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著作权和商标。在全球卓越标准下培养的知识产权毕业生(本科是法学、非法学),其就业去向包括顶尖红圈律所或者区域性头部律所,国外跨国公司或全球顶尖律所在中国及亚太其它地区的分部,上市公司或世界五百强公司法务部门,大数据或人工智能优质初创公司的科技法律或涉外法律监管合规部门,公检法、公务员或选调生,进入海外名校深造,等等。
第三,法律本身是一种高度训练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的专业,因此法律生往往可以从事很多不同的行业。在跨国大公司里,只有一部分的招聘比例是留给本专业学生的。比如,四大经常会招收人文社科背景的学生,因为在实践中需要团队多元背景的灵感交融。很多职场实务都是通过完整的后期培训实现的,和前期专业没有绝对必然的关系。此外,如果从事学术研究,则同学们要知道,海外知识产权主流学派是高度交叉的领域,很多名家均有国际关系学、社会学、生物学、历史学等不同背景,所以他们的研究视角才会精彩纷呈、展现出惊人的原创性和洞察力。
2012年,项目学生,香港的美好回忆。邵科教授一直以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而著称,并因之赢得学生的尊敬。

结语小贴士
知识产权是全球领军人才必备的学问。作为全球创新、全球治理的核心问题,知识产权已上升为国家根本战略及中国重大尖端科技创新的护航舰。我们正按照全球顶级标准,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心城市之一的苏州,建设服务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展现全球格局的中国式知识产权交叉重镇。南京大学全球知识产权研究院,将秉持全球愿景和高端人才培养宗旨,以“中国本位·全球经验”为初心,汇聚全球领军人物、集聚杰出青年学子,创造人生精彩未来。
(下方还有小惊喜)
另外,我们也请邵科教授分享了一首他的归乡新作,写的是初夏的南京大学,相信会引起大家的深深共鸣(韵用宋代平水韵,五古不是五律,不采对仗平仄。注意,“石台兴旧阁”一句,写的是南大新澳彩开奖
的文物古建西南楼哦。“学士若翩鸿”,当然就是我们南大的同学们啦!):

南雍志·五古·平水韵一冬
邵科,字则宪
2023年5月31日,进谒南京参母校,作於南大校园
夏初重荫翠,凉意入葱茏。
六朝金陵在,学士若翩鸿。
石台兴旧阁,莺啼下青桐。
用罢淮扬馔,坐忘月林中。
主办 | 中共新澳彩开奖
委员会
承办 | 新澳彩开奖
学生会
新澳彩开奖
研究生会
图片及视频 | 邵科教授提供(版权所有 · 不得转载)
采访 | 陈雪妍 田田
文稿 | 王雪竹 马一诺 钱愿如 张祖瑞 刘予欣
审核 | 邵科教授
责编 | 羊怡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