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澳彩开奖

学术科创

当前位置: 新澳彩开奖 - 学生工作 - 学术科创 - 正文

法研荐读第1期|与友共勉:启法学之蒙,辩法学之理

2024-10-30 23:47:14浏览

引 言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读法学之书,遇见经典,遇见智慧,遇见良善。构知识体系,理明逻辑,提高素养,不竭创新。我有不释卷,与君共赏析。新澳彩开奖 研究生会学术与创新中心特此推出“法研荐读”栏目,与大家一同在阅读中交流成长。

本期“法研荐读|朋辈篇”分享,我们邀请到4位同学进行书籍推荐,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感悟,同时也欢迎大家向我们栏目进行投稿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我们将选择精彩内容推送展示。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01

解开民法教学法脊梁的神秘面纱——请求权基础

分享书目:吴香香 《请求权基础:方法、体系与实例》

分享人:何璇

经典摘录

“请求权基础思维素有“民法教学法的脊梁”之誉,直指案件裁判的“请求—抗辩”结构,《民法典》施行后,以请求权基础为线索的《民法典》规范梳理势将成为新的学术路标。”

“《民法典》之后必然迎来解释论的时代,以请求权基础为线索的规范梳理,为规范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民法典》出台后,民法学的研究重心必然转向解释论,但解释论也有不同视角。《民法典》作为体系化的纠纷解决方案,其首要功能系为法官提供裁判依据,而民事法官找法作业的根本,则在探寻请求权基础。”

阅读感悟

《请求权基础:方法、体系与实例》是一本关于请求权的方法、体系和实例的书籍。作者是吴香香,她是一位权威的学者和研究者,在请求权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我通过阅读这本书,对请求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获得了一些有用的方法和实例。书中介绍了请求权的方法和体系。方法是指实现请求权的具体步骤和策略。体系是指请求权的整体框架和组织结构。作者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请求权的方法和体系,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社会手段等。这些方法和体系是实现请求权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最后,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例,包括个人请求权、公民请求权、组织请求权等,用来说明请求权的具体应用和效果。通过这些实例,我们可以看到请求权的实际效果和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请求权。


02

本土司法的世纪之变

分享书目:苏力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分享人:吕家怡

经典摘录

“寂寞是寂寞者的自我创造;是与周围他人的文化和经验隔膜。”

“重视农村、深入农村为的是保证共产党获得强有力的社会基础,确保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下乡’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权力运作的战略。”

“最重要的是,如果遗忘了调查研究者自身对权力资源的调度,仅仅关心所谓的‘真实’,‘为了知识而知识,为了学术而学术’,那就会为自己不恰当、甚至是不正当地运用权力资源找到一种正当化理由。”

 “在司法上,一个案件事实是否清楚并不取决于人们对事实的细节了解多少,重要的是社会对这些事实的界定是否明确和稳定,社会是否为理解这些事实并达成共识提供了各种必要的社会条件和制约。而这种条件和制约本身就是一种格式化,它是格式化司法的最根本的前提条件之一。”

阅读感悟

聚焦于中国基层司法制度,这本书不仅从司法制度的运作机制等宏观层面进行了详尽剖析,还深入到法官与法律人等微观个体中,全面而深刻地探究了中国乡土社会复杂多变的司法实践。

书中,作者以一种全新的、贴近民生的视角来审视基层法院的司法运作。针对基层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如运作不规范、不注重程序正义等问题,作者提出了既具前瞻性又切实可行的独特见解,激发了对于司法改革与社会进步的深入思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当代基层社会的深处,特别是那些常常被忽略的农村地区,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基层司法人员的生存状态与职业困境,以及他们在有限条件下如何努力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字里行间,读者不仅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与关怀,更能体会到他对法治中国建设现状的深刻反思与未来展望。


03

 一部涵盖德国民法各个方面的系统性法学著作 

分享书目:【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

分享人:李坤一

经典摘录

 “当代德国法学名著译事之缘起,在乎取法人际,天道归一之理念。”

“《德国民法典》第一编的主要内容是从其他各编中提取出来的,作为其公因式的一般规则。不过,总则编的意义却产生于对其他各编特殊的法律问题的适用,即如债法、物权法等诸编规定的问题。”

“在德国法中,对整个法律材料所作的一个根本性的划分,是将法分为公法和私法。这种划分源于罗马法,当然二者的意义是有所不同的。”

阅读感悟

《德国民法总论》作为德国民法学者迪特尔・梅迪库斯的重要著作,在民法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如同民法世界的灯塔,为后世的民法理论与实践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德国民法以体系严谨著称于世,本书更是对德国民法典总则中的诸多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如法律行为、权利主体、权利客体等。其对法律行为的探讨,涵盖了概念内涵、私法自治前提、与情谊行为的区分、种类及基本原则、主体能力与法律后果、无效原因以及撤销权与代理等多个方面,构建了一个精密的民法理论体系。这种系统性的阐述为各国的民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范式,引领了全球民法思潮的发展,对我们对民法的学习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04

法理学的思辨训练

分享书目:【美】彼得·萨伯 《洞穴奇案》

分享人:蔡铮真

经典摘录

“如果所有的生命都有无限的价值,那么一个生命与两个生命就是同样珍贵的,与一百万个生命相比亦是如此。事实上,一个生命与无限个生命都是一样珍贵的。在预防性杀人中永远都没有划算的交易,有的只是手上带着鲜血的幸存者。”

“正如并非每一种恶行都是或者应当是犯罪,并非每一种美德都应当成为法律义务。人们并非一定要具有某些美德,比如自愿牺牲以挽救他人。任何人都没有去死的义务。法律仅仅要求我们弃绝一些严重的有害行为,而不要求我们像圣徒一样。”

“法律在很多方面不同于理想中的正义,其中之一是,法律体现了特定时刻特定民族同意用来统治自己的理想正义,为了确保这种同意,法律必须接受每个人的个体理想所达成的诸多妥协。”

 “不以道德的名义否决法律,或者以解释的名义混淆法律与道德。”

阅读感悟

萨伯基于富勒虚构的“洞穴探险者案”,结合20世纪法哲学新发展以及不同哲学观点,从9个角度论证该案中虚构的探险者是否有罪。加上富勒虚构的5位大法官,本书一共分章展示了14个不同的法学思辨角度。在阅读不同思辨角度以及论证方法的过程中,读者能够轻松了解各个法哲学派的观点,认识并思考法理学中的经典论题。法律判决并不是简单的“有罪”或“无罪”,公平正义也无法在简单的“对”与“错”中体现。只有允许分歧存在,从多角度看问题,学会反思现有的秩序和道德,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END

资料来源|网络、新澳彩开奖

资料搜集|何璇、吕家怡、李坤一、蔡铮真

统稿丨李卉

美编 | 冯京京、梁笑雪

责编|张若竹、沈敬凯、梁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