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澳彩开奖
积极贯彻落实南大“奋进行动”要求,响应“三室一厅”工作号召,开展形式丰富的学术创新活动。2025年3月28日,由新澳彩开奖
学生会学术创新中心筹办的“家庭暴力致死案件的刑法归责”主题餐会顺利举行。新澳彩开奖
副教授徐凌波老师应邀担任本次午餐会主讲嘉宾,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主讲内容
围绕“家庭暴力致死案件的刑法归责”的主题,徐老师首先以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法条引入,分析不同条文之间表述的异同,并与德国法的有关条文进行比较分析。接着,徐老师介绍了当前对于“虐待致死”与“伤害致死”的常见理解即互斥说和相互界分说,探讨了二者的利弊,并从主观故意、客观手段和是否直接立即造成死亡结果方面阐述实践中关于虐待致死与伤害致死的界分标准以及通说标准存在的问题。最后,徐老师剖析了结果归责视角下虐待致死与伤害致死的适用关系,得出要构建“阶层式的结果规则机制”这一结论。讲授过程中,徐老师还结合一些经典案例使得说理与实际结合,从而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解决方案。


师生互动
第二部分是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徐老师也进行了耐心细致的答复。师生交流使得我们对于家庭暴力犯罪中死亡结果的规则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

林亚青 22级本科生
徐凌波老师是我敬仰的刑法学者之一,徐老师用法教义学的解释方法,结合司法实践的典型判例与司法解释和法条的重新解读,对故意伤害罪与虐待罪于家庭暴力犯罪领域的互斥性和界分要点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既有对既往裁判问题的批判,也有对当下裁判难点的思考,也有具有建设性的个人见解,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受益匪浅。
陈曦路 23级本科生
徐凌波老师的“家暴案件中的死亡结果的归责”主题讲座深刻剖析了家暴致死案件在刑法归责中的理论争议与实践难题。当前司法实践倾向于以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的“互斥关系”作为裁判逻辑,但这一预设诸多明显缺陷。因而在归责层面,需要突破形式化的罪名区隔,回归实质判断,即根据暴力行为的危险性程度及其与结果的因果关系来认定责任。
这让我想到,法律的终极目的应是保护生命,而非纠结于术语之争。若因“家庭”标签而弱化对暴力的评价,何尝不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只有建立更科学的归责体系,才能避免家暴成为责任减免的事由,实现刑法对公民生命的平等守护。
结语
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初春时节,我们相聚于此,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午餐时光。窗外,春意渐浓,万物复苏;室内,师生交流,思维碰撞。每一次的主题餐会都让我们受益匪浅。期待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下次午餐会再见!

文编 / 蒋欣睿
美编 / 徐子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