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澳彩开奖

学术科创

当前位置: 新澳彩开奖 - 学生工作 - 学术科创 - 正文

“云接力”第二期来稿 法学问道四式:南法学子组会研习心法

2025-05-02 22:27:11浏览

组会,是当代硕博们每周交流科研进展、向导师汇报学术成果的会议。大家常调侃“组会难”,难就难在法学知识的持续积累、疑难案例的精准理解、论文汇报的熟练写作。面对这些学术成长必经之关卡,组会正是诸多学子经历从迷茫到明晰的认知跃迁方式。而其中既有破解学术困局的思维工具,亦含滋养精神成长的师门传承。

如何才能实现从“无招”到“有招”,从“有招”到“绝招”? 在严谨治学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维度中,探寻学术共同体薪火相传的成长密码,让我们跟着南法学子,来看看各家师门的组会日常!

01

第一招,勤学深究:遇到学习疑惑时,打破砂锅问到底

在研究生阶段,我非常有幸遇到一位既严谨负责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导师,也有幸与一群优秀的学长们成为同门。可能是还没有面对毕业论文的压力,与本科做毕设那段时间参与的组会相比,在新澳彩开奖 的组会交流中,我感受一种同门之间的温暖和归属感。无论是是在学术问题上师长对我们新同学鞭辟入里的指导,还是邀请校外的专家和学长对我们做论文写作技艺上的传授,都坚定了我们这群对未来迷茫的新同学的方向。师长们不仅在学术上对我们倾囊相授,更是为我们考虑未来现实的就业问题,既让我们保持象牙塔中的纯粹,也让我们做好面对现实困难的准备。

——sc

入学已经有半年有余,特别感谢老师和同门对我的帮助。在学习方面,导师总能用清晰明了的方式,让我懂得法律史中诸多晦涩难懂的概念。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只要我去询问,导师总是热情为我解答。还会为我推荐与此相关的书籍和论文,让我对不懂的领域加深了解。在生活方面,师兄师姐们和导师都照顾着我。我一生病,总会收到老师和同门的关心,因为生病我落下的学习进度,师兄师姐们也热心帮我补全,让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因为他们,我逐渐适应了研究生的节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今后也会朝着目标勇敢前行。

——十一

02

第二招,明辨笃行:面对学术质疑时,虚心纳谏促提升

虽然组会可以说是我的日常,然而每次组会前,仍会忐忑不安,觉得自己准备得不够充分。可无论准备得如何,组会从来不会变成想象中的“批斗大会”,而是启发灵感的“培养基”。汇报的同学让我进一步理清思路,有时还会发现不一样的视角,导师会给出一针见血的建议,并丰富观点的迸发,为我们的学术之路指明方向。当然,组会不止读文献做汇报,吃吃聊聊的组会、分享生活的组会...都已成为我的组会日常,成为我研究生阶段一处珍贵的港湾。

——在下毛毛雨

03

第三招,博观约取:应对学术争鸣时,兼听慎思启新知

我的组会一般情况下并不局限于我的同门,而是像一个很开放很包容的小型学术论坛。有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学校的各个年龄的学生或者律师,因此第一次进行组会汇报的时候我的心情甚至是可以称得上有些忐忑。但同时,也会有一种突破自我的勇气在心里生根发芽、破土而出,这种勇气让我更想去倾听其他优秀的人的想法以及学术观点,不再胆怯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清汤大老爷

04

第四招,薪火相传:体悟师门温情时,知行相济蕴初心

在严谨的学术探讨之外,我们师门总是非常温暖,导师会在师门群中分享研究领域的前沿论文、学术论坛与选题灵感,也会将研究中的困惑疑问抛出来与我们讨论。令人触动的是,无论我们的回复是否成熟明确,她总会真诚致谢,一句“非常感谢,学到了很多”背后,是她始终如一的谦逊与对学生的尊重。

这份平等开放的学术氛围,也滋养着同门之间的互助情谊,有人主动分享搜寻相关案例的方法,有人整理判例供大家参考…无数细碎的瞬间,让“师门”超越了学术共同体的定义,成为彼此扶持的温暖家庭,在这里,治学的严谨与师爱的温度,从不矛盾。

——小C

有一次组会需要晚上从浦口赶到鼓楼,晚课一下课就与同门飞奔打包了快餐就拼车出发了,到达西南楼后,趁着时间还早就跟同门灰溜溜跑到一处地方一起吃,古有凿壁偷光,今有借着厕所的余光吃KFC。虽然都已经冷了,几个人吃的时候都不忘有说有笑。组会期间由于自己对文章理解的不充分,发表看法的时候还很不成熟,但老师很耐心的在听我不成熟的想法。组会结束后,跟老师交流观点时,老师依然耐心的聆听,并且给予了我鼓励与肯定。冬天的浦口格外冷,但我靠着老师与同门的温暖度过了那个冬天。

——垃圾回收中转站

结语

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无论是明辨笃行的质疑精神、刚柔相济的反馈智慧、博观约取的学术对话,还是师门传承的人文温度,皆为组会赋予双重价值:既锻造个体的学术能力,更凝聚集体的精神内核。这种"有招"与"无招"的辩证统一,正是学术共同体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不管是组会收获,还是组会疑惑,无论怎样的瞬间,如果你想和我们分享,欢迎来稿!

将稿件发送至[email protected],邮件主题命名为“云接力征稿”,留下你的姓名(可匿名)和配图,我们将定期整理发出。


文编 | 刘峻麟、朱蕾

图片 | 赵林晞

美编 | 胡举璇

责编 | 王翠兰、沈敬凯、王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