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逐梦不改初心如磐,步履不停终见繁花似锦。在2024年国家奖学金的评选中,南法学子踔厉奋进,再创佳绩,展现出南法学子勇争一流的精神面貌和日积月累的踏实功底。学习宝贵经验,汲取前行力量。新澳彩开奖
研究生会持续推出“国奖法言人”栏目,分享南法国奖获得者们的奋斗经历和切身体会。
本期“国奖法言人”,我们有幸邀请到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葛苏。作为一名非法本背景的学生,她凭借对法学的热爱与执着,在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屡创佳绩,展现出跨界逐梦的勇气与笃行致远的毅力。如何在跨学科学习中迅速适应并脱颖而出?如何在科研与实践中找到平衡点?如何将学术研究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葛苏用她的行动给出了答案。现在,让我们跟随“国奖法言人”,一同走进葛苏的故事。

葛苏
2024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新澳彩开奖
2023级法律(非法学)硕士
2023-2024学年专业学分绩排名第一
获评南京大学优秀学生标兵、新澳彩开奖
优秀共青团员
现任2023级法律(非法学)硕士一班学习委员
曾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实习
勤学善思,融会贯通——课程有妙招
“我认为学习是一件‘全凭良心’的事,关键在于全力以赴,在专业能力上有所增长。”当被问及如何为评选国奖做准备时,葛苏这样回答。从最初对法学的懵懂探索,到如今在法律专业课程中斩获佳绩,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笃定。
葛苏本科就读于新闻学专业,但她并未将自己局限于单一学科领域。得益于南京大学自由的选课制度,她在本科期间选修了新澳彩开奖
的《法学导论》和《民法总论》课程。这两门课程不仅让她对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她后续的跨学科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她回忆道:“李友根老师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例的剖析让我意识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式;而解亘老师的《民法总论》则让我发现,法学既像数学一样‘烧脑’,又充满了对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追求。”正是这种跨学科的视野和对知识的深度探索,让葛苏在学术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展现出独特的潜力和韧性。
葛苏认为,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是“功在平时”,即认真听课、用心完成每一次作业。她特别强调“带着问题去思考”的重要性。以民法课程的鉴定式案例分析作业为例,她首先问自己两个问题:“什么是鉴定式案例分析?一份好的鉴定式案例分析应该是什么样的?”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她阅读了王泽鉴教授的《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并参考吴香香教授的《请求权基础案例实训》,学习他人的优秀习作。带着案例中的争议点,她广泛查阅资料,虚心向学长学姐请教,最终完成了一份出色的作业。“带着问题去思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还能进一步思考法律条文背后的目的和价值,”葛苏总结道,“它能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让我们敢于对司法判决和学术观点提出质疑,从而逐步形成系统的法学思维。”

跨界融通,学用相长——学术有新人
“通过完成这个课题,我对‘事实’与‘规范’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初步建立了法律写作的基本概念。”在完成宋亚辉教授主持的《直播营销中的广告法律问题研究》课题后,葛苏分享了她参与课题研究的收获。在课题中,葛苏负责“商业广告”的定义部分。面对“从事实到规范的转化”这一核心命题,她坦言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跨学科研究训练。她首先深入追溯传播学中商业广告概念的演变轨迹,然后从中提炼出具有规范意义的核心要素。在研究过程中,她既要理解传播学定义背后的事实依据,又要提炼出其中具有规范意义的部分。这种双重思维的切换和多元视角的交织,让葛苏受益匪浅。
课题研究的过程也让葛苏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宋亚辉教授在操作方法和写作思路上的悉心指导,以及课题组伙伴们在组会中对文本的逐字逐句修改与润色,帮助她出色地完成了对商业广告的定义。在一次次研讨中,抽象的理论逐渐凝聚成缜密的结论,散落的观点碰撞出理想的结果。这段与师长和伙伴们合作的经历,也让葛苏找到缓解压力的独特方式。面对科研中的挫折与压力,她总是乐于参与研讨,倾听他人的观点。思维的碰撞不仅激发了新的灵感,也悄然驱散了内心的疲惫。

学以致用,投身立法——走出象牙塔
象牙塔到现实的距离究竟有多远?直播营销课题结束后,葛苏又参与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委托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修订项目。这次项目与她以往的参加的研究课题截然不同,让她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差异。谈及参与立法工作的体会,葛苏感慨道:“如果说纯粹的学术研究追求的是‘片面的深刻’,那么立法工作则需要全面平衡各方利益,同时兼顾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在直播营销课题中,课题组成员们更多地关注理论的深度和逻辑的严谨性;而在《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修订项目中,大家需要考虑的不仅是法律条文的合理性,还有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她解释说:“立法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它需要在现实中落地生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包括消费者、广告商、医疗机构等,还要考虑执行的难度,以确保法规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完成这次课题后,葛苏告诫自己,在日后的论文写作中,必须摒弃对立法的纸上谈兵式批评,而是要充分考量规范背后的深层成因。她意识到,法律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更是社会治理的工具。她总结道:“只有真正理解立法的复杂性和现实性,我们才能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

张弛有度,游刃有余——课余有规划
在谈及课余时间安排时,葛苏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她认为,合理规划时间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让生活更加充实。葛苏坦言,非法本法硕的课程设置虽然宽松,但学习任务依然繁重,学习节奏整体比较紧张。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学业,她在研一阶段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专业学习上。此外,葛苏也特别注重劳逸结合,在学习之余,她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一些校园活动和实践活动,如省高院实习、社区法律服务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她的课余生活,还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了经验。
面对科研压力,葛苏也有自己的应对方法。每当写论文或研究报告遇到难题,心情低落时,她会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户外散步,放空思绪,调整状态后再重新投入。如果情况允许,她还会积极向老师和学长学姐请教,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往往能获得新的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葛苏建议刚刚迈入研究生阶段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对自己的目标有清晰的认知,并围绕目标进行阶段性规划。尤其对于非法学本科背景的法律硕士同学来说,若未来想从事专业性的法律工作,研一应以专业课程学习为首要任务,夯实法律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兴趣参与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光而不耀,静水流深。与其羡慕他人的耀眼成绩,不如从当下做起,功在平时,笔耕不辍。葛苏希望大家在研究生生涯中锚定长远目标,认准未来方向。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标尺。既能仰望法治星空,亦能深耕现实土壤。既要找到安放理想的学术坐标,更要练就让理想落地的真实本领。
采访|郑尹妮、王静雯
文编|赵林晞、曹上
照片|葛苏
美编|李天琦
责编|张若竹、沈敬凯、陈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