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如何进行选题?
过程中怎样组织推进?
遇到问题困难如何破局?
怎样在专业与实践之间建立联系?
在近期开展的对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的采访中,我们的采访对象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回答。就让我们走近暑期社会实践的优秀团队,探寻他们对社会实践交出的精彩答卷,汲取干货满满的经验分享。
“网格化社会基层治理中的司法实践”团队

团队介绍
“网格化社会基层治理中的司法实践”团队,荣获校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新澳彩开奖
优秀社会实践团队。
采访问答
Q:我们知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选题无疑是最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请问你们小组基于什么灵感才选定了实践的主题呢,它是否有独特的社会意义或学术价值?
A:我们的一个主要灵感其实来源于“枫桥经验”。枫桥经验告诉我们,要做到在基层化解和解决矛盾,尽量减少矛盾的上升。而当下基层的最小单元就是网格,去调查网格化治理下的司法实践,对于我们了解枫桥经验的推广现状,是一个很好地切入口。
枫桥经验在学界也算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因此这次的调研活动的学术价值自然不必多言。另外,作为一个可以让在“象牙塔”中的我们与最真实的基层接触的机会,无论是从让同学们对社会生活有更生动的认识的层面,还是从向社会展现南京大学学生的风采的层面,我觉得意义都是重大的。
Q:能否向我们讲讲你们是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实践的,这次经历又给你们专业课的学习带来了怎样的启发?
A:本质上来讲,这个选题属于法学与行政管理学等学科交叉的领域,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调研中的应用并不广泛。但是调研对于我们的学习有着很深远的影响,调研所得告诉我们,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才能了解这个国家最真实的司法现状,才能更好地指导学习。
Q:在实践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或发现与我们分享一下?
A:去苏州的那次,我们到的比较早,所以就去调研单位附近的山上走了走,然后在山腰的一个小饭店吃到了很好吃的苏州本帮菜,算是意外之喜吧。

“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支撑”团队

团队介绍
2024年南京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特别专项“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支撑研究”,项目在政策研究、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的基础上,采用政策计量研究、访谈文本研究、文献分析等方法,为江苏省政策设计和制度体系的完善建言献策,以制度赋能科技创新、产业转型、金融服务和人才引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团队获评2024年度南京大学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优秀调研报告。
采访问答
Q:我们知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选题无疑是最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请问你们小组基于什么灵感才选定了实践的主题呢,它是否有独特的社会意义或学术价值?
A:社会实践的选题往往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社会需求、政策走向等因素确定,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也引起了我们对这一话题的兴趣。落到“制度”层面,也是与我们专业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从社会意义看,我们希望立足江苏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实际情况,去了解江苏省科技制度、产业制度、金融制度、人才制度等重点难点制度改革,为政府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言献策。从学术价值看,或许这个大方向没法直接转化为一个学术写作问题,但是我们在走访调研时会发现一些更具体的点,比如企业的ESG表现、数据流通和确权问题等,通过社会实践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问题,也能激发后续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Q:看起来你们的团队氛围非常友爱和谐,那大家有没有什么难忘的互助协作经历呢?
A:难忘的事情其实是非常多的,这里只能列举出一些我亲身经历的,每一位同学在这次实践中应该都有自己的难忘的经历。
一是我们没有专门成立一个宣传组,宣传工作更多是几位核心成员完成的,在准备团队宣传材料时,潘渺同学主动承担了美编和视频剪辑工作,因为材料多、时间赶,需要返工的次数也不少,潘渺同学常常需要熬夜完成,尽可能把团队最好的状态在推送和视频中呈现出来,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让我们非常感动。
二是在单位联络的过程中,金融组的同学们在联络时遇到的问题比较多,组长史雨昕同学始终积极负责地沟通联络。例如在调研某一单位时,一直打不通该单位官网上的电话,我们分工多次拨打能查找到的联系方式、在官网信箱中留言、寻找其他外部渠道等,终于和这家单位取得联系,那一刻的喜悦之情我此刻仍记忆犹新。
三是团队成员之间除了合作互助,也需要及时指出问题和反思调整。我们这个主题比较大,在确定细分方向以及每个方向下具体路线的过程中,我们打磨了很长时间。组员张轩昂同学会及时指出目前团队的问题,并且和我讨论后续完善的空间。暑假没办法经常线下讨论,所以我们通常是通过长语音或者电话的形式去讨论,从优秀的同伴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
此外,很多同学在实践过程中都和我交流非常多,大家在资料搜集、单位联络、线下调研、报告撰写的过程中都付出了很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次实践才得以顺利完成。以上列举的几点只是一些片段,远不能反映整个团队的状态。或许正印证了那句话: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Q:在实践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或发现与我们分享一下?
A:意外的收获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于制度制定和实施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比如我们去到一些科创企业时,工作人员会反映目前政策没有考虑到科研工作的整个周期,科研成果的产出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不能仅仅为了短期内的政策申报,而忽视了长期的研究工作。这也让我们反思研究法律制度时,也需要紧密结合实践现状,把握这一领域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而不是局限于字面意义的解释上。二是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团队中感觉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是i人,加上没有相关经验,前期在沟通时有些羞怯,但在这次实践的锻炼中大家都突破了自我,也为未来的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更多的宝贵经验。
结语
听了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的经验分享,相信大家对于社会实践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定能更好利用团队的力量,协作、探索、碰撞、蜕变、成长,以社会实践丰盈青春画卷。
文编 / 陈彦廷 吕沅朋
采访 / 沈昀瑶 赵越
图片 / 被采访团队
美编 /周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