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嘉宾:欧阳陈宇
南京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
拟录取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民商法
编者按
从北大楼到清华园,他用兴趣和热爱点亮学术道路,不断追求进步和突破,水到渠成的收获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始终保持向上的姿态。
1
申博:梦想与现实下的选择
选择读博的心路历程和因素
欧阳学长选择读博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在他看来是具有一定偶然性和个人主观色彩的。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长选择读博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兴趣是点亮学术高塔的明灯。在硕士期间,欧阳学长养成了每天看文献和写论文的习惯,在日复一日的积淀和锤炼之中,他不断验证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培养出了相应的学术研究能力,逐渐具备了读博的硬性条件。
第二,理性权衡优劣势后的选择。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由于学长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阅读和写作之中,导致过往的实习经历较少,权衡之下他便暂时放弃了当律师这条职业路径。而在剩下的考公和读博两条路里,因为自己具有做学术研究的能力和热情,所以决定申请博士。
第三,以切实的努力浇灌内心的梦想之芽。欧阳学长在访谈中坦言,自己内心对专业素养和法学名校怀有比较深的执念,很早就萌发出了跻身顶级平台去钻研学术的念头,而这还要从三年前的保研说起。当时保研期间,欧阳学长已经拿到了北京大学法律硕士的offer,但由于他已暗下决心要钻研民商法,便放弃了北大专硕,选择继续留在南大读民商法的学硕。功夫不负有心人,南大民商法为他提供了卓越的师资和学术氛围,在三年扎实的学习和积累后,欧阳学长成功申请到了清华大学的民商法博士。
2
启程:不问前路艰难的毅然前进
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一是天然的偏好,具有个体特殊性。比如喜欢犯罪故事的同学能够在刑法案例分析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可能就偏向于选择刑法。
二是评价自己能否从中获得成就感。接触一个新的专业领域,能够训练出新的技能,在输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那这种自我肯定就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形成正向的激励循环。
三是考虑研究方向的优劣势。从欧阳学长自己的经验来说,他选择民商法主要是考虑到民商法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又有理论深度和历史积淀,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很密切,具有学科“中转站”的性质,非常值得研究。
申请博士的准备工作
欧阳学长选择读博的契机是在大四保研期间,所以严格来说,他从保研结束之后就开始进行申博所需的前期工作和学习了。
在申博过程中,学长的信息渠道包括学校和新澳彩开奖
的公众号、官网,以及备考学生之间的交流。他认为提前了解院方将以何种形式发布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密切关注官网发布的信息。
申请外校博士的经验分享
学长在访谈中谈到申请本校博士和外校博士的区别,他认为,本校学生对老师更了解,师生之间更熟悉,而了解外校老师则有一定壁垒,因此申请本校在导师选择等方面无疑更有优势。但无论如何,读博一定要优先选择跟自己合得来的老师,并对老师的研究领域有所了解。
硕士期间可以为读博做的准备
第一点,学长强调研究生生涯很短,要利用短暂的时间多看书、写作。
第二点,学长建议大家练笔之后可以尝试投稿,虽然不一定能中,但是可以倒逼自己用心去写,而且可以获得与编辑交流的机会,从中发现论文中不当的地方,由此培养自己学术研究的规范性。
在期刊选择上,学长认为C刊难度过大,推荐投学生期刊和普刊,学长比较推荐法大的《研究生法学》。在撰写时长上,学长认为应当视自己的能力来定,但是一些时效性强的问题要把握好时间,否则难以有现实价值。在论文选题上,学长强调要努力搜集与之相关的所有资料。
此外,学长认为外语能力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比较重要,应具备优秀的英文水平,第二外语是加分项。另外,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在法律行业是必需的。
专硕能否申请博士
学长身边有专硕同学成功申请的案例。他认为学硕和专硕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毕竟培养侧重点不同,但是这并不影响申请博士,因为申博主要还是看个人能力。比较现实的一点是部分导师可能会对专硕有刻板印象,但重点还是看个人表现是否出色。
3
深耕:日复一日的学术研究和耕耘
读博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待遇问题:学长坦言,比起理工科,法学博士的待遇要低一些。但清华博士生每月有两三千元的补助,拿到的奖学金足以覆盖学费和住宿费,另外还可以做助教领工资,基本上能够保障个人的生活消费,足以把精力集中到学术研究上。
心态问题:学长在访谈中反复提到,身心健康最重要,读博过程中也应保持积极的心态。他建议大家读研究生期间有空多与导师互动和交流,减少信息差,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带来的问题。
年龄问题:学长认为读博是风险和收益并存的选择,年龄问题固然存在,但是可以视个人规划来抉择。
读博需要的品质与前景
学长尚处硕士研究生阶段,还未开始读博,但他的主观感受是,读博是长期过程,应当具备持之以恒的品质和水滴石穿的毅力,短暂的努力可能看不到成果,不能一曝十寒。
另外,学长分享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一些经验:
一是有计划地阅读书籍。明确自己每个月读哪些、做哪些读书笔记,然后严格执行。
二是不要太功利。读博需要花大量时间阅读和思考,是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从经验角度来看,太过功利不容易坚持下去。
三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运动。学长坚持了很久的长跑,他认为这项运动帮助他培养了毅力和决心,相信一步一个脚印,最后会水到渠成。
四是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学长提到,在评判自己是否具有研究能力时,可以从平时的阅读和写作当中检验自己,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那种想要深入挖掘、获取更多信息的意愿,写作的过程是否感觉艰难,成果怎么样。
在谈到读博之后的就业时,学长告诉我们他倾向于进高校或参加央选。如果选择进企业,某些单位对博士生也有优待。
4
学长寄语
在这里,想分享一句名言致各位优秀的同仁:“读书使人丰富,讨论使人成熟,写作使人精确”(培根语),用这句话来诠释硕士阶段的成长历程再合适不过。读书是树立观念、提升思想水平的前提,讨论是交换观点、深刻思想内涵的必经之路,而写作则是将形而上的思想运用、表达、升华的最关键一步。
谨此,我再借用陶渊明的一句诗词同大家共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人生路上不可能一路畅通,总有充满泥泞和阴霾的各种岔路和弯路。但是,也只有历经挫败、走过弯路,才明白过程的艰辛和结果的来之不易。愿各位同仁都能够直面过去、把握当下,昂首走向精彩的未来!
在本次访谈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欧阳学长在对待学术研究上一往无前的坚毅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勤奋作风,他在回答问题时知无不言的坦诚更让我们感到温暖,“有如是作略,有如是榜样”。最后,我们祝愿欧阳学长读博顺利,勇摘蟾宫桂冠。也希望大家能从欧阳学长的经历中获得经验性的启发和精神上的激励,助益自己未来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
文字 | 瞿瑞亭 陈雪妍 钱进
图片 | 欧阳陈宇
封面图 | 王利娜
责编 | 周美琪